正文

天下為公與天賦人權---再評習近平訪美

(2012-02-15 18:10:01) 下一個

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誌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人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而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而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 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000多年前,孔子在禮記中說了這段話。當你是第一次讀這段話,你可能認為,這是孔子在描寫他的理想。如果你真這樣認為,你就錯了!讓我們再看緊接著的第二段話。

 

子又曰:“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發設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原來,孔子描述的大同世界,是古代中國三皇五帝時期,選賢讓能,在世襲製度形成之前的社會景象!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從專家的考古和當代某些地方原始部落的生活情境中,可以看出些端倪。在原始氏族部落社會中,生產力極度低下,為維持部落的生存,將有限的物資進行較為公平的分配,是必要和可能的。


我引這段話,不是為了考古,為了證明孔子說的話是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引這段話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給出“天下為公”的原始出處。第二,是為了讀者完整的理解“天下為公”。天下為公,也就是大同世界,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

 

天下為公,自孔子說出這段話之後,就成為中國人的理想社會,成為中國人時代追求的夢想。這就是為什麽西方的共產主義思想一傳入中國,就在中國生根,開花,並結果的最根本原因。如果我們實事求是的回過頭去,考察中國的曆史和現實,就會發現,天下為公,隻是一個理想,隻是一個烏托邦,沒有辦法真正實現。至少我們這個時代沒有辦法實現。 

 

“天賦人權”,原本出自古希臘哲學的自然法的概念,指:“人類所共有的權利或正義體係,它先於國家而存在,是社會得以維係的人類正當行為的原則。國家立法機關製定的成文法及國家權力應是自然法的體現和實現自然法的保障。”(http://baike.baidu.com/view/99860.htm)。本意並不是指“人人生來平等或者人人生來就享有一切平等之權利”。人人生來平等,可能來自基督教神創造出人,因而,在神麵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概念。在西方社會,天賦人權的概念的內涵和其外延,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一直到法國的啟蒙運動,天賦人權的概念變得成熟,與現代的概念相差無幾。到美國製定憲法和訂立憲法修正案,天賦人權,就完全變成了現代的概念。

 

如果我們不把自己局限於自己政治信仰的窠臼,而是理性客觀地去考察認識西方社會的曆史和現實,就會發現,所謂天賦人權,人人生來平等,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比天下為公還要荒謬!

 

可是,我並不是說,天賦人權就是完全錯誤的!

 

無論天下為公,還是天賦人權,是東西方的人類,在曆史發展過程當中,對理想人類社會從不同角度的認識。這種不同,深深的植根於人的思維,思想,文化,社會行為方式的不同之中。 

 

可以這麽說,東方的天下為公,一方麵,沒有認定人生下來是就是平等的,另一方麵,卻要求社會分配的公平,可以說是要求一種對現狀的 改變。西方的天賦人權,是假定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一方麵肯定人生來互不相屬,人人有其生來就有的個人自由,另一方麵,也在於追求一種對現狀的固化。

 

無論天下為公,還是天賦人權,都有其合理的一麵,也有其荒謬和不實際的一麵。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重點強調人人有飯吃,強調整個社會的同步發展,可以說其思想根源,還是天下為公。美國政府強調人權,可以說是和其傳統的天賦人權的思想有關。

 

習近平訪問美國,美國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老生常談,要求中國政府改善人權狀況,有其合理的一麵,也有其荒謬的一麵。這荒謬的一麵,除了美國政府要求中國政府改善人權是出於政治目的,是出於其虛偽的雙重標準之外,其人權的思想來源,就有荒謬之處。

 

習近平訪問美國,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考察人類的曆史和現實,在這個基礎之上,來界定中美關係的發展方向。

 

中美關係今後的發展變化,將影響人類社會今後的發展變化。


請參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348/201202/11695.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